其實,在不久前的《财富》中國500強的排行榜上,京東以排名第一的身份領跑了身後一大批的互聯網企業,同時入榜的還有騰訊和阿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京東在榜單中位列181位,較去年大幅提升了80位,這樣快速攀升的名次背後肯定有着一個巨大的支撐。在過去的三年間,京東憑借着高速的增長不但實現了排名的大幅攀升,也向全球展現出了中國零售行業和消費市場的蓬勃生命力。
其實在之前一周的《财富》中國500強榜單上就已經給京東貼上了“互聯網企業”的标簽,通過标簽的演變,原本隻有電商平台+自建物流+自建倉儲的印象,完全被颠覆了。這裏的“互聯網”概念已經不再是一根網線連接一個網站,而是制造、銷售、物流、出行、金融等每個行業都通過網絡交互在一起,實現了互聯互通。
京東經過20年的發展,拟定通過五個環節完成其全球零售體繫的架構,京東通過物流架構的供應鏈串起了整個脈絡,這其中包括服務升級和消費升級的步驟,特别是無界零售不僅帶動了商超等零售,而且還攜手實體經濟一起實現跨越,接下來劉強東表示要進行第四次的消費革命,這次革命勢必在智慧城市的架構下完成,不過京東地圖的出現,恰恰告訴大家京東将在未來的不久會掌握基于LBS的流量入口。
第一:智慧物流構建供應鏈
京東之所以能領跑互聯網,不是京東比其他企業有背景,更不是比其他企業有更多的資金,他們沒有太多行業頂尖的專家,而是他聚集了一群能爲了同一個夢想去拼搏的年輕人,爲了一個夢想奮鬥20年。
京東是劉強東在1998年6月18日興辦的,到今天有20年了,這些年裏,京東用了13年的時間創新重塑零售行業成本、效率和體驗。
看看京東這麽多年走過的路,所有的業務都指向到一點,每往前走一步其聚焦點就會變得越加清晰,走過的這一步剛好給無界零售的生态打下一個堅實的木樁。
京東除了通過資本和資源對接的谷歌、騰訊等平台,京東還有自身最引以爲傲的東西,那就是京東物流。
首先是在貨物配送上,京東也一直嘗試無人機送貨,以及無人駕駛汽車等方面去努力。
其次是倉儲領域上,除了讓機器人當人工的助手之外,更在内部防火等問題上進行革新。借助無人機、機器人和奢侈品,京東正挺進西方市場。
再次是擴大服務物流節點,今年618當日,劉強東在京東的内部信中就表達了,他的格局不是中國,而是整個世界,他要将供應鏈輸送到海外市場,讓自營的物流遍布全球。
京東目前也在不斷提升智慧物流能力的,并且還将其模塊化和平台化。尤其是針對機器人配送所配套的京東地圖的出現,更讓智慧物流實現“天網”和“地網”的融合。
據了解,京東在2017年已經實現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等智慧物流項目的全面落地運營。通過生活消費等方面的服務,京東的産業輻射已經将基礎層面架構了起來。
當然京東還有電商、金融、保險……,這些融合在一起歸類,應該用無界供應鏈這個詞最爲妥當,這個供應鏈的組合搭建了無界零售的基礎設施。
第二:提升服務助消費升級
任何一個電商平台想快速起步,都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商品在上面流通,隻有越來越多的商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消費者來選擇。
在增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在産品質量甚至服務質量等方面做到苛刻,然而當做到一定程度之後,勢必會碰到瓶頸,這就需要思考如何權衡數量到質量的消費升級。
筆者認爲平台服務升級這其中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面是就如同淘寶孵化出天貓一樣,進行品質的再造。
第二個方面就是京東自營,将優質的商品或者土特産買下來再進行整體包裝和銷售。
第三個也是未來京東要做的,在北京和上海用戶最喜歡簽到的地點如西單大悅城,三裏屯,金橋國際商業廣場,港彙恒隆廣場等,京東要做的就是讓全球所有大城市和小城市這些點上的商家以及他們的商品,包括所有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打卡、滴滴打車那種簡單的應用全部呈現在無界零售這個虛拟的智慧球體上,讓地球上每一個位置的人的消費需求和銷售或者服務意願通過LBS的點進行交易。
一旦基于地理位置的零售服務打通,流量的端口就遍布在“擁有魔法的水晶球”的每一個坐标之上,整個互聯網也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過程或許艱難,但是劉強東已經出發在實現的路上了。
所以平台服務升級的過程中,更爲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快速的将零售商和服務商聚集在一起,尤其是針對三四線城市服務商甚至比零售商進行分類整合。
從2017年開始,京東就已經針對不同地區構建不同體繫的服務點的與當地優質的服務商合作一起搭建服務店,圍繞品質做足文章,京東已經開始從賣貨向提供服務轉型。每一次改進,都在爲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進行升級。在這個過程中,京東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基礎架構有了,電商有了,服務有了,金融也有了,可城市的生活中卻仍然有絕大多數的人群依然在逛商城、超市等,甚至一些沿街店鋪,特别是三四線以下的城市更是如此。
縱觀中國消費升級的三大主線,消費者從線下到線上,又從線上到線下的過程,已經将整個商業帶向了線上和線下高度融合的階段。尤其是如京東無界零售那種玩法,直接将實體企業與電商進行數據的融合,完成了傳統消費模式到新興消費模式的變化。
第三:引領市場進無界零售
改革開放之初在集市,後來在商貿城,再後來在淘寶和京東,如今又返回到線下到商超,這不是倒退而是一種進步,如今的商超已經脫離以往的模式,筆者認爲未來競争的點将是基于地圖的流量入口。零售是一個交易的過程,這些過程需要落腳在一個基礎平台之上。
在京東看來,這個基礎平台就是當前的無界零售。通過對未來零售基礎設施的搭建,提供融合電商、物流、技術、金融的供應鏈服務,甚至京東也将前面搭建的供應鏈服務大力輸出到全球市場,将中國模式反向拓展到海外,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國制造通全球、全球商品通中國。京東表示,下一個13年,京東将以技術爲驅動引領全球零售行業步入無界零售時代。
多年來京東繼續保持物流基礎設施和網絡優勢,大件和中小件商品實現大陸行政區縣100%覆蓋,自營配送覆蓋全國99% 的人口;融入智能供應鏈和門店科技的京東之家、京東便利店、7FRESH生鮮超市以及與沃爾瑪、步步高等渠道鋪設的線下連鎖門店,已經成爲無界零售的創新标杆。
當然無界零售最爲關鍵的地方,是匹配,通過整個京東體繫的用戶大數據包括商城、物流、理财、支付和消費等各個維度的海量數據。來對消費者的行爲進行連接,真正讓線上線下的服務在消費者中獲得較高的認知,這就是網絡的人性化,特别是針對不同的人群,體現出不同的個性化。做到智慧城市頂層化設計。
其實,這些都是關于零售變革的一些前期準備。針對性的服務就需要拿出一些比如雙11、618那樣的活動引領個性化消費,特别是今年的新零售和無界零售半年的時間讓原本虛拟在網絡之上的銷售一下子擴大到了線下,實現了線上與線下更加豐富的體驗,再加上智慧供應鏈、無人科技還有在服務升級的創新應用,供應鏈實現了優質的交易體驗。
這其中不僅牽扯到店與店的競争,更牽扯到商品與商品的競争。甚至還有許多未知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購物體驗再強,如何把雙手拿不下的貨品帶回家。如何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多可以想象的服務,是擺在零售業面前的第一大難題。
計算能力的飛躍和智能算法的突破恰恰給無界的零售帶來了快速實現的機會。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出現,得以讓零售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所以京東認爲未來的零售一定是無界的。要實現無界零售,就需要解決信息孤島,不過僅僅做互通還是遠遠不夠的。
就如同手機的換代升級一樣,讓一切能夠便捷交流的方式通過手機移動端來解決,也隻有這樣才能更爲有效的讓消費者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效的融入到線上線下不同的生活和消費領域。品牌方依托京東開放給商家的基礎服務,利用數據的暢通交互,通過共赢的方式實現品牌的統一傳播,跨界的全民交流,完成傳播價值的最大化。
第四:帶動實體經濟一起飛
如何依托消費領域,通過零售的途徑将互聯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串起來,這就需要與已經占據一定市場的實體企業,傳統零售企業,制造業企業等進行革新。
這個過程就涉及到在科技、品質、供應鏈等方面,隻有做到這些才能把整個零售的生态圈構建的越加完美。這其中的重點還是實體經濟如何被帶動起來。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劉強東多次表示, 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助力實體經濟,才能讓互聯網企業和實體經濟攜手一起飛。
京東發揮自身的數據、營銷、和供應鏈及物流能力,幫助上下遊産業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有效供給。近年來,京東讓包括沃爾瑪、永輝超市、美贊臣等在内的實體店鋪及品牌商加入到線上零售領域,并且攜手實體經濟一起實現了共進退的節奏。
供應鏈價值的重構,其實就是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當前電子商務交易額位居世界首位,移動支付規模國際領先,網絡通信、超級計算、智能終端等領域進入全球領先行列,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爲代表的數字經濟已經深刻融入到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實體經濟在數字經濟推動下迎來新生。
不僅要幫助大量的實體企業完成轉型,與實體經濟做資深合作夥伴,更要滿足消費者獲得品質商品的時候,繼續節省大量的錢還有時間,那就需要構築一個強強聯合的共同體,共同體其實就是媒體經常提及的京東無界零售生态聯盟,這也就是當前京東牽手谷歌以及騰訊還有沃爾瑪的原因了。
京東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在國内實現了基礎層和交易層的雙向架構,京東未來走向就要發生變化了,在經營中,消費者已經逐漸從選擇便宜貨到選擇品質貨進行轉變,如今更是傾向于服務,不僅要有物流體驗,更是“一言不合就換下家”的節奏,如何讓銷售的商品既能保證質量又能滿足售後的服務才是當前消費者所需要的。在滿足消費者的過程中,雖然看上去隻是在增加成本上來滿足消費者需求,其實是在品牌構建上爲自身以及平台加分,随着服務項目逐漸的增多,服務質量的逐漸提升,在消費者中的口碑也就逐漸樹立起來了,也就更能迅速獲得消費者的喜愛。
第五:整合LBS流量入口
十年前,智慧城市首次進入視野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想物聯網和互聯網都要覆蓋,才能有機會,尤其是對智能手機的期待更是如出一轍。筆者對智慧城市的第一想法就是,走到哪裏刷卡或者刷一下手機就行了,不用帶現金,就好像拿着一張公交卡就可暢遊杭州一樣便捷。
後來市民卡以及類似的一些玩卡的人,到處簽約,還獲得較高的融資,都想用一張卡來實現城市内的暢通,更希望通過一張卡實現城市和城市之間的暢通。甚至一些銀行也在用信用卡綁定旅遊住宿和吃飯的場所,到現在沒有一家發卡企業用一張卡暢通整個零售的。
“下一個10年到20年,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驅動下,零售業将迎來繼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之後的第四次零售革命。”
劉強東認爲,第四次零售革命會更加深化、衆包、衆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将得到廣泛應用,就在這種應用的過程中。的實質是 “知人、知貨、知場”的基礎上,打破空間、品類和供應鏈上的組織形式,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與用戶體驗。
一個多元化的場景,從消費者、場景、供應鏈到營銷,讓零售的場景變得極爲分散、多變,跨越時間、空間的任何限制,當然這其中也打破了生産商、品牌商、平台商的界限。平台不僅僅是消費,還包括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内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今年年初,京東和天津攜手建造智慧物流産業集群,一些媒體說全球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城市。
天津的智慧城市隻是一個開始,以點帶面的輻射全國隻是時間問題。智慧城市制作标準其實就是依托于頂層架構的形态來完成的,讓所有的服務和基于地理位置的LBS進行信息交叉,通過算法和應用的技術完成接口的無縫銜接,更重要的是實現全面智能化,移動端口以及企業、店鋪等等在平台上隻要專注于去思考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剩下的讓平台上更爲細分專業企業來完成後續的環節,不僅節省資源,更能讓消費者在其中獲得更多自主的選擇,尤其是面對當前的90後和95後這批消費群體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多,就需要零售商或者生産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商品”,當然服務也是商品的一種。
近日,京東地圖的出現,或許給原本能看到未來命運的行業增添了許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給飄在概念中無界零售有了落地的支點。
三年前筆者跟随一幫小夥伴将三維地圖引領者的阿拉科技推上新三闆的時候,依托行業領軍企業注入的大量資金後來崛起的四維圖新以及高德已經在移動端跑馬圈地,不斷燒錢的過程也在尋找解決地圖精準應用的過程。
未來流量的入口将從社交平台轉移到基于地圖和所有零售集合在一起的虛拟與現實交叉的通道上,也就是新的智慧城市樣闆。